当前共找到 1 篇文献分享。
1.
林海onrush (2023-10-31 23:55):
#paper,Quantum Brain Dynamics in 2 + 1 dimensions:Non-equilibrium analysis towards memory formations,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physa.2022.127397,量子脑动力学(英语:Quantum Brain Dynamics,缩写:QBD)是神经系统科学中的一种假说,目的是在量子场论(QFT)的理论框架下解释大脑的功能。本文的研究人员通过数值模拟,描述了在 2 + 1 维量子脑动力学(QBD)中导致对称性破缺的非平衡过程。采用相干电场、偶极矩密度和偶极矩密度时间导数的时间演化方程,以及非相干偶极子和光子的Kadanoff–Baym方程。最终证明了玻色-爱因斯坦分布适用于非相干偶极子和光子的时间演化。在非零初始电场的触发下,系统的偶极子朝同一方向排列。 这些结果可以作为 QBD 中记忆形成的代表。 其实QBD早在1967年就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了,Hiroomi Umezawa 等人提出了脑细胞内部和脑细胞之间的长程相干(long range correlation) 的量子脑动力学理论,并展示了通过南部-戈德斯通玻色子(Nambu-Goldstone bosons) 来实现记忆的存储和检索的可能机制。占大脑70% 的水分子有两个电极,其中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形 成了一个称为“皮层场”的量子场,皮层场中的量子被称为“皮层子”(corticon)。皮层场和神经细胞中的生物分子产生的量子相干波相互作用,可以在神经元和神经网络中传播。这种波在传播过程种能从ATP(三磷酸腺苷) 中获得能量,进而控制神经元的离子通道,并控制信号流向神经突触。量子大脑动力学的研究者们认为,意识并非由某种确定的途径所产生。一方面,吉布(Mari Jibu) 和雅苏(Kunio Yasue)认为,在神经网络中,皮层场和生物分子波的能量量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意识。另一方面,维泰罗(Giuseppe Vitiello)认为,量子脑动力学中的量子状态产生了两极,一极是主观的外部世界的表现,另一极是向外部世界表现开放的自我。QBD是一种新颖的、用于研究大脑的高级功能(如意识和记忆) 的量子框架,描述了在大脑神经活动层面上经典行为涌现的原因和方式。
回到顶部